2010年11月8日 星期一

林煜堂教授的演講分享

林教授深入淺出的介紹了東南亞的概況,其中,又以介紹馬來西亞(沙勞越)為主。在馬來西亞(沙勞越)的社會裡,有著多元的種族、宗教和社會結構。簡單來分又可分為兩大部分:東馬和西馬。東馬是以土人、華人為主,而西馬則是馬來人為主。也因此,兩方華人的經濟地位有所不同。

演講裡,教授提及了社會結構 ─ 也就是不同「社會關係」的系統,身分地位不同,扮演的角色自然不同(status role)。而年齡、性別、政治權力...會影響一個人的社會地位。當地是以男性為主導,也就是父系社會,財產分配都是男孩(尤其是老大)擁有繼承權,難還有傳宗接代的義務。這和我們中國傳統的觀念極其相似,不難看出之間緊密的關聯性。不過,在某些部分,移民過去的華人仍是有做些許的調整。例如,當地是以小型的核心家庭為主,這就要談到過去移民的歷史以及地理環境,因為當時華人從中國到東南亞獨自打拼,少有攜帶家眷,再加上地廣人稀,小孩長大後多半到外地工作,少與父母同住,傳統中國文化上三代同堂的例子反而少見。

另外,教授亦提到華人移居到東南亞後,他們如何在異鄉中發展出一套生存的方式。結社是最普遍的方式,同鄉、同姓的華人多半共同組織工會、創立方言學校等,不同社團的人則互相競爭、對立。綜合來說,華人對當地的經濟影響極大,我想,當時的華人只是將沙勞越當成是一個賺錢養家的地方,但多數人並未真正認同當地,也因此有這樣的派系出現,在政治上的參與也明顯不足,這些問題直到近代才漸漸消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