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9日 星期日

期末報告 分工

資料蒐尋的關鍵字

緬甸
二戰後
翁山蘇姬
緬甸的政治
解放
囚禁
音樂對翁山蘇姬的支持
演唱會
歌手群
Why?

分工
1.資料蒐尋1/1
    3 :令乙爾珊明峰
2.重點統整1/4
    2 :游捷,羽蝶
3.ppt製作1/6
    1 :智煒
4.上台報告者1/10
    2 :宇萱惠菁

2010年12月12日 星期日

緬甸音樂

緬甸位于東南亞,是中南半島上最大的國家,它的文化受到中國和印度的雙重影響。在古代,緬甸和中國就進行過文化交流,早在9世紀時緬甸的驃國王就曾派遣了30多名藝術家來到中國。他們帶來了20多種樂器,10幾種樂曲,在唐朝的首都長安舉行了成功的演出,著名詩人白居易也為之感動,寫下了動人的詩篇“驃國樂”,詩中寫道:“玉螺一吹椎髻聳,銅鼓一擊文身踴,珠纓炫轉星宿搖,花鬘鬥藪龍蛇動。”這説明古代緬甸的音樂舞蹈藝術是很有特點的,並且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觸發了詩人的靈感,寫下了千古絕句。緬甸北部民族與中國雲南少數民族在各方面都比較接近,文化藝術方面也有相通之處。緬甸中南部則受印度文化的影響較深。緬甸的古典戲劇、舞蹈大都與印度的史詩“羅摩衍那”的故事有關。緬甸古典音樂中的調式也都具有特定的功能,如喜慶,悲哀、婚禮、葬禮等均應採用不同的調式,不能混淆,這也與印度古典音樂中的拉格相似。

    雖然緬甸音樂文化受到中國、印度的影響,但並非是這些文化的摹本,而具有自己的特色,有些方面還是獨一無二的。緬甸的音律與12平均律不同,與中國、印度的音律也有差異,緬甸音階中的第3音,第7音低,第4音偏高,是其基本特點,一般採用五聲音階較多。此外,不同的調式具有不同的功能,如尼因龍調式要在宮庭音樂中特別是皇帝出場時採用,錫基調式則用來表現哀怨、悲傷的情緒。黑包歐扁調式用于敬神迎賓等。緬甸歌曲、器樂曲中的節拍重音常常是前弱後強,並落在偶數節拍上。掌握節拍的必備樂器是西(一對金屬小鈸)和瓦(用竹或木製的一副拍板)。緬甸人喜愛自然、純樸、的民族唱法,他們不重視音量的大小,音域的寬度,而刻意追求表現內心深處的真摯情感。並常常採用輕聲吟唱的方式。
    緬甸音樂的最大特點還在于它的樂器和器樂。緬甸最主要的民族樂器是彎琴(緬語為桑柯)這是緬甸所特有的弓型豎琴,我國唐朝時稱它為風首箜篌。彎琴的外形很美,高高聳起的彎曲琴頸頂端的金葉是菩提樹葉的象徵,它的共鳴體是用一塊木頭雕成的,形狀像一條船,上面蒙上一塊紅色的鹿皮,四周飾以金色的波浪形花紋,再加上飄舞在琴頸上的紅色飾帶和穗子,使這件樂器顯得十分雍容華貴,精致典雅。彎琴的琴弦一般是13根至16根,按五聲音階定音,音樂家將琴放在腿上抱在胸前演奏。它最早的用途是為歌唱伴奏。現在常獨奏,或與其他樂器合奏。彎琴的音色清新雅致,娓娓動聽。演奏彎琴的大師過去被冠以“天上的音樂家”的稱號。在緬甸,不僅是音樂家會演奏彎琴,廣大的知識分子又都以會演奏,欣賞彎琴音樂為自己必需的文化修養。而且彎琴的音樂特點、音色影響了緬甸整體器樂風格。其實彎琴本來不是緬甸樂器,它起源于古埃及或美索不達米亞,經過阿拉伯、伊朗、印度、(或印尼)傳入緬甸,但其他地方都已失傳,只有在緬甸得以保存,並得到了發展,這是一個奇跡,也是古代樂器的一件活化石。今天彎琴在外來文化的衝擊下仍然十分活躍,有時還與小提琴和圍鼓合奏,既保持自已的風格,又獲得了新的生命力。除了彎琴外,圍鼓(緬語為帕特瓦因)也是緬甸人民的獨特創造,它可以説是舉世無雙的。世界上鼓的種類不可勝數,但多為掌握節奏之用。而圍鼓卻是演奏旋律的,標準的圍鼓為21個,音域達4個八度(按5聲音階排列)。這種形體細長的鼓挂在一個圓形的木圍欄的內側,圍欄上精雕細刻,用水晶玻璃鑲嵌,十分華麗,鼓手坐在圍欄中用雙手擊鼓演奏,每個圍鼓鼓皮上還粘有巴沙(用糯米飯和樹木灰制成的混合物)。巴沙能調節鼓的音高和音響。圍鼓的音色因此變得十分動人,除了能發出淒婉含蓄的音響外,還能發出滴水似的滑音效果

     圍鼓不僅能獨奏,而且形成了以圍鼓為中心的圍鼓樂隊(緬語為賽因瓦因),它包括了圍鑼、芒鑼、鈸、木梆子、嗩吶、笛子等。除彎琴、圍鼓外,竹排琴(緬語為巴德拉)也是一件緬甸樂器中的珍寶。竹排琴採用20多塊長短不同的竹板用線穿在一起,然後挂在一個船形的共鳴體上,演奏者用兩根頭上包有毛氈的車輪形小木錘敲擊。竹板的選材,制作是很嚴格、細致的,初採的竹板要經過處理、存放三年後才能制作,做成的竹排琴音高穩定音色柔美,不會開裂。竹排琴的共鳴體是用木製成的船形體,在它的表面常常精雕細刻,並用寶石,水晶鑲嵌,十分華美。作排琴的音色柔和抒情,常和彎琴一起合奏,是緬甸室內樂的主要樂器。圍鼓則多用于室外,各種佛事活動,喜慶節日,戲劇舞蹈都離不開圍鼓樂隊

     總之,可以説彎琴、圍鼓和竹排琴三件樂器及其音樂是緬甸音樂的珍寶,也是對緬甸對世界音樂的貢獻。



http://big5.fmprc.gov.cn/gate/big5/mm.china-embassy.org/chn/ljmd/abac/t261650.htm

音樂:http://blog.yam.com/samlai/article/21230029

歷史可和時事〈緬甸民主運動,聲援翁山蘇姬〉結合,且資料豐富,容易報告。

惠菁

Quang Linh

我同學說她喜歡這個
Quang Linh-Chim Sao Ngay Xua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9zQ3I9FHlE
參考一下
我覺得很適合拿來做報告
裡面有一些傳統的場景像是結婚、傳統服飾之類的
現在北越的人都還在穿優

裡面也出現一些廟宇的場景
還不錯。
我是游捷

My tam(美心),Dam Vinh Hung(譚永興)

我來自越南的同學說
Bao Thy不夠看
My Tam 和 Dam Vinh Hung才厲害
所以我換一個
:D
以下是連結
My Tam:
uoc gi(願望的意思)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R-kGA1o3Ds
還不錯哈


譚永興,我同學說,在越南時每個人都喜歡他,但是他不喜歡,因為是搖滾的。

Dam Vinh Hung - Giay Phut Chia Xa

2010年12月11日 星期六

馬來西亞的民謠 ---Rasa Sayang

用馬來西亞的天氣來說愛你
作詞:陳溫法 作曲:張映坤

△Rasa sayang heh rasa sayang sayang hei
 Hei lihat Nona Jauh rasa sayang sayang hei
Repeat △ *,#

我不能說這個秋季的紅葉不夠美麗
我不能說這個寒冬為何會有綿綿細雨
不是我的情懷不夠詩情畫意
只是我生長的這片土地上只有雨季和旱季

親愛的別罵我總是這麼的腳踏實地
不去編些春風秋雨的心情來哄哄你
說春深夏炎幻想著和你一起漫步青青草地
說秋紅冬寒叫我回憶曾有的往昔

*親愛的請你原諒我沒有浪漫的戀情
 只是我太愛這片土地 當然也愛上了它的天氣
 我只想說 一些我的朋友們也能明白的甜言蜜語

#讓我用馬來西亞的天氣來說想你
 讓我用馬來西亞的天氣來說愛你
 讓我用馬來西亞的天氣來說想你
 讓我用馬來西亞的天氣來說愛你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206051901496
http://www.tourismmalaysia.de/multimedia/rasa-sayang-mp3.mp3
http://truthvision.blogspot.com/2007_10_01_archive.html

雖然一直重複但是給人很活潑俏皮的感覺~~
哲學一  葉爾珊

音樂~來自越南的流行歌

以下是某人的部落格:



越南甜心‧流行女聲:Bao Thy 寶娣

分類:越南見聞
2008/05/05 10:51
前兩個禮拜,我跟一群平均年齡小我十歲的越南人去海邊度假,一路上車裡播放的盡是越南的流行歌曲。來越南兩年,我第一次發現原來越南的流行歌還滿好聽的(你會不會跟我之前一樣,以為越南的流行歌是戴著斗笠哼著小調那種?),特別是現在當紅的19歲小天后Bao Thy寶娣(暫譯),更讓好幾年沒上唱片行的我,買了生平第一張越文專輯。
寶娣長相甜美,曲風可愛,擅長兩段式副歌與男女對唱,她的歌實在讓人無法想像越南過去曾是全世界最貧窮的國家,但除此之外我很難再介紹什麼,因為關於她的資料都是越文,而我不諳越文,所以只好請各位直接欣賞她的歌。我個人最驚豔的是下圖第7首<Cong Chua Bong Bong>,在它清新的現代編曲之下,其實就是越南版的帕海貝爾<卡農>主題變奏,其他像是第3首<Ngon Doi Chong Chong>、第4首<Van Tin Minh Co Nhau>、第6首<Tra Sua>、第8首<Khoc Them Lan Nua>、第14首<Trai Tim Mong Manh>也不錯聽。

以下是連結,個人誠實說覺得不錯聽:D 雖然都聽不懂哈哈~
(上面那個會是卡通版純粹是個人私心)
(如果那麼噁的卡通看不下,上面Bao Thy版的。不曉得在哪聽過?)
同仁們~她的資料挺好找的:)

我是游捷~

印尼民族音樂-甘美朗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CLZLrx1Fms

這是我在奇摩知識找到的音樂,主要是印尼的民族音樂,以下是我複製那位回答者的部分回答


印尼是全世界最多的伊斯蘭信徒之國,歷經不同的政權輪替,信仰改變,印尼的文化,印尼的音樂、舞蹈、 戲劇風貌自然受到宗教信仰影響,印尼王朝最輝煌時代是13世紀東爪哇的馬甲帕希(Majapahit)的王1294-1398,音樂、戲劇的成就,特別是 甘美朗(Gamelan)音樂,得到很高的發展。
    20世紀初在巴黎世博會,法國印象派大師德布西,初聽到甘美朗,大為驚豔,(甘美朗並曾影響德布西的樂風呢),印尼甘美朗開始享譽國際。

    印尼甘美朗是印尼爪哇、巴里島傳統鼓鑼合奏團的總稱。巴里島的甘美朗在16世紀,由信印度教的皇室逃到巴里島而發揚光大的,如今成了印尼的代表,在巴里島天天有節慶,處處甘美朗,是人類學家的活教室;印尼甘美朗是印尼最重要的文化資產。

    Gamelan是爪哇語,其原意是鼓、打、抓。傳說是天神下降爪哇,便於發號司令,因此就鑄了鑼鼓等有趣的典故。

    印尼甘美朗音樂演出,通常是和宗教儀式,慶生、結婚、割禮特殊的日子有關的。或在宮庭的慶典舞蹈、戲劇中演出,其中在戲劇中的皮影戲,甘美朗是不可分割之 重頭配備。戲曲的戲碼以印度宗教的神話故事,羅摩耶耶(Ramayana)和摩訶婆羅多(Mahabharata)等題材為主。

    甘美朗的樂曲及編曲非常複雜,也需要很深厚的演奏的技巧。巴里島的甘美朗可能和巴里島印度教(2百萬人,5千座寺廟)節慶不斷人文地理的不同,因此巴里島 的甘美朗發展亮麗,光是巴里島的甘美朗就有14種之多,各具特色。其中Gamelan Gender Wayang是最常見的,也是觀光客最常見的。相形之下爪哇甘美朗的風格比較一致。

    印尼甘美朗的樂器非常多,以打擊樂器為主,主要有銅鑼、鐵木琴、鼓,及其他管弦樂器等,通常一個甘美朗的樂團的樂器大約有20種左右,介紹如下:

    鐵琴系列:金屬片或銅片做的跌琴,琴座有共嗚箱,以木槌敲打演奏。

 來源: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07050605587


我覺得有報告的價值主要是因為這種曲風涉及到傳統王朝的面向, 可以比較一下與中國或日本甚至是西方國家傳統王朝音樂的不同。

BY明峰

2010年12月9日 星期四

東南亞流行樂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eYb47xnjZ0&feature=related

這是近來很紅的那個泰國女歌手Newwy
我自己想可以跳脫出一般的思維,就是很多人說到流行樂大部分不是華語就是西洋流行樂,
但是東南亞也可以有這樣清新的流行樂的,而不是只有大家常想的東南亞民俗樂曲~
所以可以從這首音樂中來介紹泰國甚至是東南亞的流行樂文化,
有不同於台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印度等等亞洲國家的語言,卻覺得有點熟悉,
除此之外還能介紹像是泰國如何包裝這樣的流行樂等等

yu蝶

2010年12月5日 星期日

期末報告提案

我有想到可以訪問外籍看顧來台工作的原因。雖然都是為了賺錢,但他們賺錢回去的目的,不同國家原因應該都也會不太一樣。至於如何報告,像因為我外婆家有一位印尼籍的看顧,可以訪問他,所以也就是看看大家身旁有沒有來自東南亞可以訪問,各自訪問一人,比較各國之間的差異。當然我知道其實對大家來說會有困難,因為不是所有人都有可以訪問的對象,只是提出來讓大家參考看看摟 ~~



ps不好意思這麼晚才po文

我是哲學一葉爾珊 : )

2010年12月3日 星期五

期末報告提案

微笑)我也想以東南亞音樂做為報告的主題。
理由:
一次偶然在ICRT星期日早上AsiaNation的節目中聽見了印尼歌,
當時我心想這首動聽的歌曲這是哪個遙遠國度的語言哪?
等到DJ介紹這是東南亞的歌曲時,
才突然驚覺自己潛意識裡對亞洲的認知實在太狹隘了。
因為,五大洲中我竟獨獨漏了亞洲這個猜測。
原來,地圖上的距離並不遙遠,遙遠的是心靈上對於認同感的不確定。
其實,東南亞應該是與我們最為緊密的區域啊!
以了解東南亞為初衷,或許能夠藉由音樂拉近台灣與東南亞的距離。
進行報告的方式:
1.在網路上(例如ICRT節目歌單)和實體店面尋找資料,並結合東南亞電影的主題曲。
   <-此項可以完整獨立成訴說歌曲背後的故事再結合當地文化
2.訪問東南亞的同學詢問他們喜歡的母語音樂與緣由


By令乙

期末報告

主題:東南亞觀光勝地的秘密(我亂打的= =)
如何報告:找幾個東南亞國家的觀光景點作深入研究和介紹,可以談它們的歷史,例如莫高窟的歷史,還有它們現在的處境,例如哪裡成為兩個國家間的爭執點等等,當然還有更多可以去做介紹的,例如哪些地方可能融合了除了當地文化之外的外來文化等等

by羽蝶

期末報告提案

主題:東南亞電影與台灣電影的異同

為什麼選此主題:因為我們最常接觸的電影常是好萊烏片或是日片,對於東南亞電影接觸較少,也因此造成我們對東南亞感到陌生,想藉由比較台灣電影與東南亞電影,來探討兩國文化有何異同

如何進行:1.選擇台灣賣座電影一部、早期電影一部、藝術電影一部,及東南亞電影<約3~5部>來觀看
2.針對電影中探討的主題及文化進行對比分析
3.若時間充裕,希望也能與西方電影進行比較<比較性別意識、文化、語言等等>


我是惠菁:D

期末報告提案

主題:政大附近飲食文化與東南亞的關係

為什麼選這個主題:因為政大附近的店家,如波波恰恰、美香味、楊記、私房麵等,他們的菜色都帶有東南亞風味,想要了解為何有此現象?從中是否可看出東南亞學生來政大讀書的比率較他國為高,因而影響店家口味?也想知道,對東南亞學生來說,附近標榜東南亞風味的菜餚,與他們國家的菜餚相似度為多少

怎麼進行:1.與店家約訪談,想從訪談中得知他們為何把菜色跟東南亞做連結
2.找身邊認識的東南亞學生做訪談,詢問他們對政大附近店家菜色的看法,台菜與他們的家鄉菜有何相異之處

3.探討氣候對東南亞菜餚造成的影響,與台菜有何異同


我是惠菁:)

期末報告

報告主題:東南亞的音樂文化
怎麼報告:上網或到唱片行尋找當地的音樂,從此去了解東南亞音樂的風格以及當地特殊的樂器。
上台報告時可以播放音樂來說明。
我是宇萱。

2010年12月2日 星期四

期末報告提案

報告主題?
訪問在政大的東南亞學生的生活
要怎麼報告?
由提問方式、採訪路上遇到、班上同學或室友等,來自東南亞的學生、朋友
蒐集並統整得到的答案
再上台報告

我是游捷

2010年11月12日 星期五

華教第一鬥士-林連玉

生平背景

林連玉(馬來文/英文:Lim Lian Geok1901/8/19-1985/12/18)是馬來西亞華文教育工作者、教育家,出生於中國福建永春,原名林採居。他堅持「民族平等,語言平等」的信念,致力於維護華文母語教育和積極爭取把華文列為馬來西亞官方語文之一。
早年的中國教育奠定了他良好的中國古文基礎。林連玉的教育是純中文的,具有「儒家思想和儒者姿態」。林連玉小時候在中國鄉下成長而少年在廈度過,他當過學徒後就學集美師範學校。1924年以破記錄成績畢業於集美學校師範部文史地系,後受挽留在母校服務。1927年因中國時局動亂,學校被關閉來到南洋,他先後在霹靂州愛大華及印尼爪哇任抹阜任教。由於他喜歡在報章上發表言論,引起了荷蘭政府的猜忌,他當時趁這個機會離開到馬來亞巴生共和學校服務,而從此改名「連玉」。1935年,他在吉隆坡尊孔學校(後來改為尊孔獨中)任教一直到19618月被馬來西亞政府驅逐離校,同年,他被馬來西亞內政部通知將要褫奪他的公民權,其理由是:(1)故意歪曲與顛倒政府的教育政策,有計劃的激動對最高元首及聯合邦政府的不滿。(2)動機含有極端種族性質,以促成各民族間的惡感與仇視,可能造成動亂。他被迫展開一場歷時三年的法律鬥爭。19641023,林連玉的馬來西亞公民權正式被褫奪,從此被逼隱居。19851218逝於吉隆坡,被華文教育界譽為「族魂」。

影響和貢獻

(1935-1961)在吉隆坡尊孔學校任教一直到被馬來政府驅逐離校期間,致力於維護華文教育,主張民族、語言平等,推動了馬來西亞華校教師會總會(教總)和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董總)的成立。
19548月以教總名義提出列華語為官方語言之一;以教總名義向聯合國申訴,請求關注馬來和華人地位問題。同年11月與馬來公會會長陳禎祿聯手努力,使教育部要在華校開英文班,讓華校變英校的企圖不能得逞。
1950年代馬來亞獨立,林連玉跑在華社前頭,號召華社申請公民權,效忠馬來亞。在教育領域,他與馬華公會會長陳禎祿合作,接納「馬來(西)亞化」意識,但毫不含糊地抗拒「馬來化」的「國民教育」(即單元主義教育),從而成功地使華教轉型為公民教育,歷史功績昭著而明確,不可歪曲。林連玉最為可貴的地方,是將中華文化與本土國情相結合,創建了馬華文化的價值觀,即林連玉精神。
林連玉非常堅決反對1960年《拉曼達立報告書》,此報告書將受政府津貼之小學分為國民小學和國民型小學兩種。華小乃屬國民型小學,教學媒介語除了英文及馬來文兩科之外,皆是華語。中學也分為國民中學及國民型中學。受津貼的華文中學乃屬國民型中學。這類中學政府將繼續提供津貼,不過課程方面只有華文一科可用中文授課,其他科目則必須用當時的官方語文,即英文或馬來文教導;華文獨立中學政府將不給予津貼,但是這些華文獨中可以採用官方語文以外的華語作為教學媒介。
1960年11月5日林在全國華文中學董教代表會議上重申:「我們爭取的雖然是華文教育的地位,但是我們主張各民族平等卻是關係到國家的前途。我們願意看到祖國民族間和衷合作,共同建設,不願看到互相凌迫引起爭亂,種下未來的禍根,我們才是真正的愛國者。
1984年1月30日就前教育部華文組視學官?敏璋女士的一篇有關讚譽林連玉和沈慕羽的文章,著文指出:「馬來西亞到現在還有華校繼續存在,不要忘記華校教總的功勞。」

心得

   高三時上歷史課,聽到老師講述關於林連玉先生的故事,當時就非常敬佩他。他主張華人應該認同馬來西亞是自己家鄉,更要保存中華文化在海外生根的理想,他同時身體力行儒家的思想行為,努力爭取華人的地位和教育。在看有關林連玉先生的資料,發現除了林先生以外,仍有很多積極為華教努力的人,如果沒有他們,在馬來西亞的華人可能就會漸漸的忘記自己原本的語言、文化。


參考資料



亞細安儒學協會



2010年11月8日 星期一

林煜堂教授的演講分享

林教授深入淺出的介紹了東南亞的概況,其中,又以介紹馬來西亞(沙勞越)為主。在馬來西亞(沙勞越)的社會裡,有著多元的種族、宗教和社會結構。簡單來分又可分為兩大部分:東馬和西馬。東馬是以土人、華人為主,而西馬則是馬來人為主。也因此,兩方華人的經濟地位有所不同。

演講裡,教授提及了社會結構 ─ 也就是不同「社會關係」的系統,身分地位不同,扮演的角色自然不同(status role)。而年齡、性別、政治權力...會影響一個人的社會地位。當地是以男性為主導,也就是父系社會,財產分配都是男孩(尤其是老大)擁有繼承權,難還有傳宗接代的義務。這和我們中國傳統的觀念極其相似,不難看出之間緊密的關聯性。不過,在某些部分,移民過去的華人仍是有做些許的調整。例如,當地是以小型的核心家庭為主,這就要談到過去移民的歷史以及地理環境,因為當時華人從中國到東南亞獨自打拼,少有攜帶家眷,再加上地廣人稀,小孩長大後多半到外地工作,少與父母同住,傳統中國文化上三代同堂的例子反而少見。

另外,教授亦提到華人移居到東南亞後,他們如何在異鄉中發展出一套生存的方式。結社是最普遍的方式,同鄉、同姓的華人多半共同組織工會、創立方言學校等,不同社團的人則互相競爭、對立。綜合來說,華人對當地的經濟影響極大,我想,當時的華人只是將沙勞越當成是一個賺錢養家的地方,但多數人並未真正認同當地,也因此有這樣的派系出現,在政治上的參與也明顯不足,這些問題直到近代才漸漸消失。

2010年10月30日 星期六

湄公河-東南半島最大、最重要的河川

湄公河-東南半島最大、最重要的河川


湄公河面臨的問題
湄公河,流經中南半島五個國家:寮國、泰國、緬甸、越南、柬埔寨。
最近一個新聞:
(泰國曼谷)中國大陸西南地區遭逢百年大旱,東南亞國家也陷入嚴重乾旱,菲律賓從去年11月以來沒有下過一場雨,泰國76省有52省列為旱災區,東南亞六國6500萬人口視為生命線的湄公河水位更降至20年來最低點。
http://124.197.225.33/phpadsnew/www/delivery/lg.php?bannerid=4053&campaignid=1080&zoneid=145&loc=1&referer=http%3A%2F%2Fwww.sinchew-i.com%2Fnode%2F145829%3Ftid%3D6&cb=5cd56eeaa7
發源中國青藏高原、流經寮國、緬甸、泰國、柬埔寨及越南的湄公河是東南亞最大的河流,由於2009年雨季提前結束,加上雨季降雨量銳減,泰國境內某些河段的水位已降至僅30公分。<<星洲互動網>>
越南境內乾枯的湄公河<<大紀元>>
















某些外媒的說法:
專家指出是中國在上游建了為數眾多的水壩所導致。湄公河由於水位過低,農業、漁業以及飲用水供應都受到影響,不只船隻停航,更甚是導致某些物種瀕危(如湄公河的大鯰魚無法游至上游產卵),數千萬以捕魚和航運維生的民眾生活,以及湄公河()的生物環境皆受到嚴重衝擊。

正在蓄水的世界最高大壩——小灣大壩。聯合國環境計畫警告僅小灣
大壩就會降低湄公河水體質量和生物多樣性。這個大水壩可能有助於緩解中國的乾旱或者用於水力發電。但是一個如此浩大的區域被淹沒,所導致的這個區域生態系統的變化是不可計量的。




<mag.epochtimes.com>








中國的說法:由於湄公河處於中國瀾滄江的下游,於是該流域一些國家的民眾、媒體和學者,有意或無意把矛頭指向中國,聲稱中國在上游建的11座水壩斷流截水,才造成他們河水乾涸。但中國專家和該流域國家的官方機構都表示,湄公河幹流水位下降是由於2009年潮濕季節提前結束以及雨季降雨量太少,跟中國建水壩毫無關係。中國駐泰國大使館陳德海日前也出面澄清說,中國西南地區河流水位也處於50年來最低,同樣也是旱災受害者。湄公河委員會祕書處首席執行官傑裡─伯德325日發表聲明說:「根據目前的水量記錄,沒有證據表明上游的這些水壩導致了河流水量減少。事實上,如果沒有這些水壩,湄公河很可能在今年1月就會出現缺水問題。」<<參考:中國評論網>>

政府如何應對
       召開湄公河委員會系列峰會討論旱情,並發表<<湄公河委員會華欣宣言>>這一宣言以“滿足需要,保持平衡:面向湄公河流域的可持續開發”為主題,指出湄委會的任務是促進和協調水資源以及相關資源的可持續管理和發展,謀求國家的共同利益和人民福利。宣言強調了湄委會與國際和地區夥伴之間的合作日益擴大,其中包括中國為應對當前區域性乾旱而向下游國家應急提供兩個水文站旱季水文資料。宣言對此表示感謝並希望這種合作能夠繼續。
  宣言認為,由於人口增加和經濟發展所帶來的開發壓力,湄委會在未來10年將面臨一系列挑戰。宣言承諾湄委會將進一步合作,降低這一地區洪水對生命財產帶來的損失,減輕對人民生產生活的影響,並進一步可持續發展和流域水電資源開發結合起來等。<<新華網>>

個人看法與感想
         關於湄公河乾旱此事,經瀏覽相關網頁後發覺,只要鍵入搜尋-「湄公河」,跳出來的,幾乎都是中國的網站,而內容皆是在駁斥外媒指責其在上建水壩阻斷水流一事,聲明的方式皆為引述某某單位的某某某說:今天這樣的局面完完全全是氣候因素,和水壩無關,更甚者宣稱,水壩不但不會造成乾旱,反而能調節水量,若非中國建的水壩,湄公河可能提早在1月便缺水… …
         但事實上會出現這樣論調的網頁,幾乎都只有中國的,其他的說法,有的就直指中國是罪魁禍首,有的則隱晦不明,忽略不談水壩,而坦承天氣對乾旱的影響,多半,這樣的說法會被引用於加強中國的立場。
         坦白說我覺得中國的說法只是自圓其說,擴大對自己有利的,縮小、遮掩甚至扭轉對自己不利的聲音。會有這樣的感覺並不是因為對中國有「行事比人強」的成見,而是在它的駁斥稿裡出現為數不少的不客觀的用語,像是:一些國家的民眾、媒體和學者,「有意或無意把矛頭指向中國」或是美聯社報道中所謂中國修建水壩對湄公河流域構成嚴重威脅的說法,顯然是一種「違反邏輯」的表述。(以上舉例部分括號為我認為過分主觀之處)由於令人有被強制灌輸作者個人想法、觀念、主張、立場的感覺不勝枚舉,略舉兩個為代表。<<節錄自北方網>>
           至於湄公河委會(以下簡稱湄委會)成員國要求中國提供瀾滄江水文氣象數據,已經持續一段時間,湄委會認為,同樣身為瀾滄江-湄公河流域的國家,彼此應該互相幫忙,並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是在此乾旱之前中國沒有提供的意思,而此次中國視他提供資料為好心幫忙的表現,我個人覺得這樣的說法是令人作嘔的:“感謝中國及時提供的水文氣象數據”
           “在目前這個關鍵時刻,我們面臨著幾十年來最嚴重的旱災,特別要感謝中國及時提供的水文氣象數據”泰國自然資源與環境部長素威日前在會見中國駐泰國大使管木時說。
中國不久前宣佈向湄公河委員會緊急提供上游的水文資料,每週一次。此舉受到有關國家的普遍歡迎。湄公河次區域國家有關專家指出,中國這一舉措能使他們提前預知旱情下一步發展趨勢,以便對當地一些可能受影響的老百姓採取救援行動。事實上,中國很早就開始與該地區有關國家分享有關資訊。<<節錄自中國台灣網>>
         不論是外媒的指責正確,還是中國的聲稱正確,就我個人的想法認為,乾旱和水壩難逃干係。雙方皆認為極端氣候是影響,這點應該是無庸置疑的,至於水壩的影響,我認為不能說完全是它的責任,但也絕不能說和它「毫無關係」,無論如何都不能改變乾旱的事實,現在該做的不應該是歸咎責任及口舌之爭。

參考資料:
http://news.rti.org.tw/index_newsContent.aspx?nid=238110&id=1&id2=




教育一    游捷

2010年10月17日 星期日

邊界上的首都-寮國永珍

  • 簡介
Vientiane(永珍或譯萬象)是全球少數坐落於國界上的首都之一,其與泰國僅有一水(湄公河)之隔。在寮語中發音為Wieng Chan的Vientiane,意義為檀香木之都(city of sandalwood),是因為早期盛產檀香木的緣故。目前人口約有20萬人,加上周邊人口則約有73萬人。當地的主要信仰則是佛教,四處可見林立的佛寺,當地甚至有個以佛像雕塑為主題的公園。

  • 歷史與現今政治局勢
西元一千年前因著得天獨厚的肥沃土壤,萬象人選擇在此定區,並越南,緬甸,暹羅和高棉人且發展成一個獨立繁榮的小社會。然而在十世紀期間,萬象多次失去了主權而分別受控於越南,緬甸,暹羅和高棉人。當高棉的征服 Ngum在十四世紀建立蘭珊王國時,重心並非於此。約莫於十六世紀中葉,政經中心才逐漸轉移到萬象。
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成為法國殖民地時,萬象首次被命名為首都,並且一直沿用至今。縱使之後被捲入了越南戰爭,得利於美國的援助,在避免了許多恐怖攻擊之虞,甚至因為軍人的駐紮造成了當地的繁榮。但是隨著戰爭的結束,美援枯竭,緊接著王室被推翻後,成為了蘇聯一份子直到1991年的崩潰。寮國政府因此決定對外開放以挽救其經濟,但時至今日其政治仍由共產黨統治。
  • 經濟發展
根據世界銀行調查,寮國是全世界最貧窮的十個國家之一,每年國民平均所得僅約美元三百二十元。全境皆以農業為其主要產業,永珍也不例外。但其較著名的特色莫過於獨特的傳統木雕手工藝品(尤其是佛像)以及因著廟宇之都美名所帶來的觀光收益。

  • 感想
一開始,自已對於這個名字其實是相當陌生的。但是從goole earth上俯瞰東南亞時,不知不覺就這個美麗的名字吸引了。永珍,永遠的珍寶。看著照片上清幽的景致,第一次得知它是寮國首都時 ,真的相當令人驚訝。永珍雖然是寮國最大的城市,但是從照片上仍然可以看出它依舊是個純樸的小鎮,所以有人稱許它為汲汲營營於發展中的東南亞的最後一塊淨土。雖然我沒有到過當地,但是從影片中那些溫暖迎人的笑容中,可以感受到永珍人發自內心的善良與好客。真摯希望這塊佛所庇佑之地,能夠如它的名字一般,永遠是那不受物質塵埃的珍寶。

資料來源:

企一甲   張令乙

2010年10月2日 星期六

強大的海上古王國─室利佛逝

        古王國室利佛逝位於今日東南亞的印尼群島上。

      《東南亞史》作者薩德賽為印尼群島上,古老的諸王國下了定義:「印尼群島出現兩種國家:基於海上貿易者,基於大規模農業生產以供消費與外銷者。
蘇門達臘東南部的斯里維扎雅〈室利佛逝〉屬於前者,大多數爪哇國家屬於後者,特別是位在爪哇中部與東部的火山與種植水稻的地區。」

        「蘇門達臘唯一優點是地理位置,因為它位在穿越麻六甲海峽的最短的航海線。爪哇的優點是位在許多島嶼的中央位置,接近並能控制島群的產品<特別是香料與檀香木>,能夠維持龐大人口,以及控制東西方之間穿越巽他的另一條貿易線。」

       「毫無疑問,在區域的歷史上,爪哇與蘇門達臘爭相控制麻六甲與巽他海峽的鬥爭一直持續進行。爪哇憑著自然條件的優勢,支配群島的時間比蘇門達臘久。另一方面,爪哇島上曾有許多王國興衰起伏的不幸經驗,其原因涉及人為因素<野心過大、王朝內部爭端>,也涉及大自然災難<地震與火山>。王朝變遷的循環與權力的迅速移轉,大都發生在中爪挖與東爪哇之間,這對於無助的人民必然造成相當的混亂與難以盡言的痛楚。」
--------------------------------------------------------------------------------------------------------------------
我認為著書者在敘事時,加入了自己的主觀感情,讀起來很有意思。爪哇島上的王國興衰原因,和古代中國朝代更替的因素很相像,天災固然會造成人民痛苦,若執政者有能力預防,或做補救措施,天災對人的影響就能減輕,可悲的是,對上位者來說,爭權奪利比關切民間更具吸引力。
--------------------------------------------------------------------------------------------------------------------

室利佛逝簡介 ﹝資料來源:《東南亞史》,麥田出版,薩德賽 /《印尼‧赤道上的翡翠》,湯平山、許利平,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

在印尼比較持久的王國中,室利佛逝或許是最古老的,其首都巴倫邦位在蘇門達臘東北部。


●海上霸主

        從大約第七到十三世紀之間,室利佛逝是區域裡最強大的海上強權,這是因為扶南王國滅亡而其後繼的真臘王國無力充當東西方廣泛貿易的有效中介者使然。這種情勢顯然為新興強權提供大好機會,可從優渥的國際貿易或者只是在群島西半部提供港口設施而獲得厚利。

        為了確保繁榮,室利佛逝建立一支強大艦隊,強迫過往船隻到其港口並且繳納稅費,為這種令人痛恨的強制措施樹下先例,日後葡萄牙與荷蘭沿襲舊規而推行到其他地方。為了執行這種對於印度與中國之間的貿易壟斷,室利佛逝控制麻六甲海峽與喀拉地峽一帶的戰略地區。

●海上策略

        室利佛逝支配中國\印度貿易線兩、三個世紀,幾乎不曾遭到挑戰。它採取高壓措施,強迫船隻使用他的港口設施並且支付高昂費用,考驗區域裡的商賈與君王的耐心。
--------------------------------------------------------------------------------------------------------------------
室利佛逝真是老謀深算,但它的做法雖然短期看似有利,長期下來總會招致怨恨,當大家的耐心都被磨光時,就會反抗,感覺有點像官逼民反。雖然它得了幾百年的利益,終究無法持久。

--------------------------------------------------------------------------------------------------------------------

●國際關係

        在第十世紀後期,東爪哇的馬打藍國君王率先提出挑戰。數十年後,西元1025年,南印度的卓拉國王對室利佛逝的海上霸權與壟斷揮出致命一擊。卓拉征服並且統治室利佛逝帝國的龐大地區,包括其港口里廓、吉打、杜馬西克,但只維持了二十年。因為卓拉的基地位在遙遠的南印度,政治控制的後勤補給頗為困難,到最後必然有利於室利佛逝。此外,室利佛逝承認卓拉的宗主權,並且承諾維持良好關係,顯然能夠迎合卓拉國王的要求。
--------------------------------------------------------------------------------------------------------------------
我認為室利佛逝委曲求全,導致日後的衰亡,讓我聯想到宋朝對外族的妥協、晚清對列強的唯唯諾諾,似乎一個政權對入侵者不夠強硬時,就容易被欺到頭上,不得不漸漸走向毀滅。
--------------------------------------------------------------------------------------------------------------------

 
●帝國範圍

        根據阿拉伯編年史家──蘇萊曼的記載,西元第九世紀中葉,室利佛逝帝國已經擴大到蘇門達臘全境、吉達、西爪哇。另一位阿拉伯遊客馬素迪於西元九九五年證實,他搭乘最快速的船隻環行室利佛逝全境,竟要花兩年時間。

●宗教文化﹝資料來源:《印尼‧赤道上的翡翠》,湯平山、許利平,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

       室利佛逝是宗教文化發達的國家,首都巨港為佛學重要的研究中心。中國在唐朝時期盛行佛教,為了學習和研究佛教,不少僧人前往印度取經。而這些僧人往往先到室利佛逝學習梵語和佛法後,再前往印度深造。

       室利佛逝王國文化發達,統治者曾徵調大批民工,經年累月地建造規模宏大的佛塔陵廟。在夏連特拉王朝時期,建立了著名的婆羅浮屠、卡拉森陵廟、門突陵廟等。其中以婆羅浮屠〈佛塔〉最聞名。

此照片即為婆羅浮屠。圖片來源:http://trip.byecity.com/article-4427.html

       婆羅浮屠的建築材料全都是大石塊,有些部份的石塊上刻著精美的浮雕,栩栩如生,描寫佛的史跡。這些雕刻反映了古代印尼勞動人民高度的藝術創造力。室利佛逝時期,還整理頒布了印尼歷史上第一部成文法,並把印度史詩《摩呵羅多》的一部份譯成爪哇散文,這是印尼最早的散文。



    中國古書的相關記載 ﹝資料來源:《印尼‧赤道上的翡翠》,湯平山、許利平,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

        自904年,中國古書改稱室利佛逝為三佛齊,這時三佛齊已成為強大的海上帝國。據南宋時人趙汝適所著《諸蕃誌》記載,三佛齊有十五屬地,這些屬地分佈在蘇門答臘島、馬來半島、爪哇島以至柬埔寨等地。那裡的人民熟悉水陸戰,出外征戰時,由酋長統率,戰士英勇善戰。


        同時代的阿拉伯人蘇萊曼在《中國印度的故事》一書中,也記述了三佛齊繁榮強盛的情況。他說,三佛齊疆域廣大,土地肥沃,村落相連,人煙稠密。

        著名的阿拉伯地理學者和歷史學家阿里‧麥斯歐迪在他撰寫的《黃金草原與珍貴寶藏》一書中則指出,三佛齊有眾多的居民和無數的軍隊,疆域遼闊,島嶼眾多,盛產樟腦、沉香、白檀、麝香、豆蔻、蓽澄果等,其國王擁有許多種類的香料和藥材。


      《新唐書》中說:“室利佛逝,過軍徒弄山二千里,地東西千里,南北四千里而遠。有城十四,以二國分總,西曰郎婆露斯。”物產方面,則是提到:“多金、汞砂、龍腦……又有獸類野豚,角如山羊,肉味美……


龍腦是一種香科植物,可製成香料。


中文二   黃惠菁







2010年9月24日 星期五

歡樂喧囂一片!


這是泰國的圖片,很像水上版的台灣果菜市場,一群三姑六婆聚在一起嘰嘰喳喳的,超熱鬧超溫馨的,也是我很喜歡的純樸感。